“化石成金”源自古老的典故“点石成金”,其中“化”字突显了一种艺术的转化过程。此过程从天然、原始的材料出发,经过艺术家的巧手与创意,使其蜕变为具有深厚内涵和价值的艺术品。这一过程体现了技术的能动性,即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探索当代手工艺术的新领域;也强调一种包容性,即将过去的和现代的、地方的和全国的、民族的和世界的两两相融,使“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形成世界各民族可鉴可赏的艺术之“金”。“化石成金”旨在通过“化”的三重维度,打造具有文化引领性的本土艺术。通过展览这一平台,推动手工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展览框架
第一部分为国际艺术家与跨界作品展示。展出毕加索等20世纪艺术大师、国际当代艺术家的可佩戴雕塑作品。同时邀请10位中国的顶级雕塑家、画家、书法家、陶瓷家和建筑家,以他们的作品为起点,与中国美术学院中青年艺术家合作,围绕跨界主题,创作可佩戴的艺术作品,实现首饰设计与当代、现代艺术大师的跨界对话。
第二部分为国内艺术家作品展示。包括两个版块,其一为主题创作版块,特邀国内外艺术家,围绕“化石成金”进行首饰艺术创作和展示;其二为高校教学版块,集中展现中国美术学院首饰艺术设计方向的课程体系以及近年来的课程作品。
往届展览
杭州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诞生于2015年,首届展览主题为“炼金铸身”,意在探讨首饰与身体的关系,展开了一场艺术家对首饰的佩戴方式、自我身份、身体和周围场域之间的共生关系的讨论。展览邀请全球顶级首饰及金属艺术艺术家,坚持以专业性、学术化、高规格的国际标准,通过东西方思想的交流,反观东方首饰与金属艺术创作研究的根源问题。该展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学术价值最高的首饰及金属艺术专业性展览,是国内首饰及金属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出版画册《炼金铸身:2015杭州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进入欧美各大院校图书馆和重要展览的书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国际影响价值。
学术主持:高世名
总策划:汪正虹
策展人:姜俊
总执行:汪正虹、段燕俪
展览执行:汪单
执行:周潇、朱鹏飞
展览秘书:Leander Burkhard(瑞士)、王珊禄、曾朝炜
策展人助理:许莺
学术委员会委员:刘正、沈浩、曹晓阳、韩绪、余旭红、陈正达、封治国、刘海勇、江河、连冕、林强、袁文瑶、皮道坚、周武、李玉普、袁由敏、汪正虹、卢涛、郭新、王晓昕、张红荣、金巍、刘骁、高伟、王克震、王冬龄、施慧、隋建国、王绍强、刘建华、缪晓春、原弓、周力、刘晓都、孟凡浩、李蕤、Timo de Rijk、Marte Rodenburg、Sondra Sherman、Ruudt Peters、Otto Kunzli、Jose Marin、David Huycke、Chequita Nahar
执行团队:朱益杰、章晴方、李登登
视觉设计:毫厘设计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机构: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上海宝龙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支持单位:上海钻石交易所
协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白瑞空间、荷兰CODA首饰博物馆、荷兰Francoise van den Bosch 基金会、西班牙巴塞罗那KLIMT网站、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荷兰马斯特里特设计艺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瑞士日内瓦艺术设计学院、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日本金泽工艺美术学院、韩国国民大学、西班牙瓦伦斯亚设计艺术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